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度成果回顾(二)

2020年在创新项目孵化平台,中心一方面继续推动《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科创资源与创新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试行)》,持续通过实践若干项目,更新与修订实施办法;参加上海科学管理干部学院关于技术认定合同等相关培训,并展开我院技术合同认定工作,现已获得上音第一个经过上海市技术合同认定通过的“技术咨询”合同认证,为我院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方面接轨国家政策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国家、社会、企业对院校科研技术的需求,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成果转化项目进一步开发与转化。

1、 促成上海音乐学院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20201221日,上海音乐学院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以营造更具活力、更有创造性的音乐产业;运用更有价值与正向的科技赋能音乐行业;培养更多元的音乐人才;创造与发现更优质的音乐作品;打造更有成长性的音乐生态链条为目标,拟在音乐产业洞察与研究、经典音乐传播与传承、流行音乐学科建设、科技赋能音乐行业、互联网音乐教育、音乐人才培养、音乐疗愈、公益项目合作等方向进一步探讨、交流并促进合作

疫情以来,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社会服务平台,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下的音乐关爱项目、公共事务部门等多次展开交流,讨论疏导疫情期间焦虑情绪的音乐疗愈项目及线上教育等内容。拓展与创新专业音乐院校成果的传播模式,促进内容与渠道的融合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2、支持音乐与认知发展能力评测系统”开发

调研发现,目前中国的幼教老师音乐能力较弱,教学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孩子在音乐能力方面的正确评价。基层园所非常需要这样专业的对孩子的音乐能力的评测软件

2020年,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支持项目——音乐与认知发展能力评测系统由我院音乐工程系秦毅副教授团队主要开发、创作与制造该系统是集音乐、教育、心理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信号识别分析等于一体的智能音乐能力评测系统,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去赋能基层音乐教学,解决中国地域广阔,内地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技术上,主要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信号识别分析等,通过一系列音乐能力数据的汇集、整理和分析 

该评测系统拟在上海市部分幼儿园投入使用试运行,辅助基层音乐教师的教学评测,帮助他们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的同时,这些数据也可为国家进行音乐教育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3、支持“笙绿石研究”

2020年协同创新中心孵化项目“笙绿石研究”,由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钟之岳副教授负责研发。在分析并研究“笙绿”的成分及配比,从而寻找出更为便捷及宜用的替换品或用现代科学工艺直接调配并实现“笙绿”的量产化

在笙的传统工艺中,每个簧片需涂上一层“笙绿”,其作用有增加其灵敏度、增强其密封性并优化其音色等。但由于“笙绿”的老化等原因,每隔1至3个月便需更换一次。而“笙绿”的传统制作需吹笙者每次用五花石(又名五音石或绿石)加水在紫铜盘上研磨一至三小时,从而形成“笙绿”,类似传统书法的“磨墨”。传统工艺既费时又费力,极大的增加了笙保养的时间成本并阻碍了其发展与普及。

期待钟老师的研发成果,促进民族乐器生产的质量提升,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增添浓重的一笔!

4、中心支持项目“听园——声音景观空间”再获殊荣

中心支持项目《听园——声音景观空间》荣2020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小型作品)“作品”;并2020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资金扶持。此前该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9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