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交响诗《英雄颂》作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立项的重大文艺创作资助、由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项目,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家安栋、刘灏作曲,并邀请词作家甘世佳为其中部分段落作词。音乐会由指挥家张亮执棒上海爱乐乐团,并邀请歌唱家方琼教授、钢琴演奏家江晨教授、“力量之声”组合宋罡、王志达、琵琶演奏家汤晓风、笙演奏家鲍龙飞、古筝演奏家邓翊群、竹笛演奏家魏思骏、小提琴演奏家张润崯及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联袂演出。音乐会采用多媒体形式,并充分利用新落成的上音歌剧院得天独厚的技术条件,突出城市文化主题,呈现出上海丰厚的历史人文内涵和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独特气质。
大型交响诗《英雄颂》在阐释江南文化、展现海派文化的同时,又以红色文化为坚实底色,并在多元并存的上海文化中展现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力量。这部交响诗由三个篇章和一个长大的尾声组成,整个作品保持着一种基于作品思想内涵的结构力和内在逻辑。
第一篇章《英雄的黎明》用以笙、民族打击乐与交响乐队相结合的开篇,给人以上海码头开埠、英雄之城逐渐形成的历史钩沉,用一首优美的田歌表现早期居民的耕作和生活;用吴侬软语和古筝讲述江南故事、展现江南美景,最后则是用混声合唱表现十里洋行的混杂和繁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态势,预示革命风暴即将来临。用上述四段音乐构成的第一篇章,追溯了英雄和英雄之城的诞生,并在漫漫长夜敲响了晨钟,点染了一抹黎明的曙色。
第二篇章《英雄的意志》是一部革命叙事,用六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段落,表现上海这座英雄之城的革命斗争。有跃跃欲试的冲动,有寻路求索的思考,有星星之火的闪烁,有你死我活的搏斗,有慷慨就义的献身,有牺牲精神的传扬。第二篇章作为交响诗的主体部分,讲述了上海这座英雄之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
第三篇章《英雄的力量》分两部分,像一部两乐章钢琴协奏曲,旨在用英雄的荣光、英雄的精神和气质,鼓舞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尾声《英雄的逸想》则是英雄精神和品格在当代的回响以及当代人对音响的回敬和礼赞。
交响诗《英雄颂》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音乐作品,也是“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的交响音乐作品。有一种审美情感叫崇高,那是革命烈士高唱《国际歌》走上断头台时的超越与升华;有一种审美感受叫激动,那是扭秧歌、打腰鼓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时的喜悦与狂放;有一种审美境界叫宁静,那是炮声和硝烟散去之后的祥和与幸福;有一种审美理想叫圆梦,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与意志。这就是《英雄颂》要告诉我们的。
大型交响诗《英雄颂》的推出是上音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它将像50多年前上音人创作的交响诗《红旗颂》(吕其明曲)和《龙华塔》(何占豪曲)一样,成为上海这座英雄之城的革命历史叙事和红色文化符号,成为一部传递红色文化基因的音乐作品。
文|李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