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研习所”在沪落下帷幕 - 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来源: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穿着素雅的戏服,迈着温婉的步伐挥舞轻袖,站在上海越剧院舞台上的并不是专业演员,而是中文还不太熟练的外国友人在一板一眼地在学习着经典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在细腻平易的配乐中,第二届“中国传统音乐研习所”活动日前顺利落下帷幕。活动以“走进上海”为主题,在三天的时间里,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音乐爱好者们泛舟朱家角古镇,感受青浦田歌的人文风情;走进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近距离学习传统乐器的精湛工艺;来到上海越剧院,体验了一把越剧的表演身段。

  传统音乐为交流搭起桥梁

  就像本次活动负责人,上海音乐艺术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安栋期待的那样:“零距离体验中国文化,以此叩开民族音乐的历史大门。”这项旨在为外国友人提供了解、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机会的活动,第一天就选择在历史悠久的青浦朱家角古镇举行。

  泛舟水上,在青砖白墙间感受古老水乡的静谧,一行人在欢声笑语中来到“阿婆茶楼”。六位身着手工布衣的当地老人带来了三首反映田园与爱情生活的田歌。曾经每到农忙时节,为给干活的人解除疲劳,农夫们就会站在田头,敲锣打鼓,相互对歌。“农民们的歌词非常朴实,他们并不是展示歌唱技巧,而是单纯地感叹四季的变化。”安栋介绍。如今青浦田歌已经被列为上海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重点项目。

  两曲唱罢,来自加拿大的克里斯·霍克斯和美国的柯克·肯尼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班卓琴和小提琴,情不自禁为老人们伴起奏来。轻快的班卓琴声,悠扬的小提琴声和高亢的田歌歌声相映成趣,众人也随着旋律拍手应和。两位金发碧眼的学员激动地表示:“这绝对是一次无与伦比的体验,在弹奏时,语言,年龄不再是隔阂,音乐将我们每个人联系在了一起。”

  安栋也表示这是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活动之一:“青浦田歌并不是简单的歌唱艺术,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风情。虽然对彼此的艺术形式都很陌生,但双方通过音乐这门共通的语言完成了交流。”在之后的两天里,学员们还来到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和上海越剧院的艺术传习所,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换种方式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的传统音乐一直期待能在世界范围拥有更广泛的影响,除了民乐团去国外演出以及邀请国外音乐人来演奏中国作品之外,还有什么别的途径吗?上海艺术发展中心此次举办“中国传统音乐研习所”活动,就是决心将目光聚焦在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身上,让他们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后,再成为传播者。

  安栋兴致勃勃地表示:“学员们自身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是驱使他们来参加活动的最大原因,相比于参观东方明珠,他们更愿意深入参加这些文化项目。”

  “中国古代女子真是太温柔了。”在最后一天越剧院的活动中,来自印尼的蒋征玲刚走下舞台就感叹,“能亲自当一回祝英台,感觉很奇妙。”来上海学习建筑已经三年的她,虽然平日对中国传统音乐很感兴趣,但无奈并没有很多深入学习的机会。“作为外国人生活在上海,不了解这些传统文化非常遗憾,希望这项活动明年还能举办。”

  结业式结束后,安栋也向记者谈到研习所未来的发展,他表示:“简单的教条性和旅游性质的项目并不能完整体现中国音乐的风土人情。‘研习所’这类活动应该成为上海的固定文化项目,说好中国故事,向真正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